双减政策针对的对象 双减政策最新发布

双减政策针对的对象 双减政策最新发布

一、双减政策针对的对象

最近教育部为了解决中小学生 学业负担过重的现象,以及补课乱像,推行了双减政策,及减小中小学生的课业负担,减少中小学生的在校时间,以保证学生的身心能够健康成长。并禁止各种形势的课外辅导,和补课等行为,双减的主要对象是所有中小学生。

二、双新双减指的是

1、教育部的双减政策是指在义务教育阶段减轻学生的功课和校外培训负担。事实上,执行这项政策是很有必要的。为什么这么说?

2、一方面,学生作业负担较重,作业管理不完善;

3、另一方面,校外培训仍然过热,培训超标、超前的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一些校外培训项目收费高昂,资本过度流入的风险更大。因此,有必要从政策方面进行调控,促进教育更好地发展。

三、国家双减政策是什么

1、  “双减”指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 “双减”政策可以概括为针对校外机构的“三限”、“三严”;针对校内教育的“三管”、“三提”。

2、  “三限”:限制机构数量、限制培训时间、限制收费价格。

3、  “三严”:严格内容行为、严格随意资本化、严控广告宣传。

4、  “三管”:管好教育教学秩序、管好考试评价、管住教师违规补课。

5、  “三提”:提高教育质量、提高作业管理水平、提高课后服务水平。

6、  “双减”政策之所以被提出,根源于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加剧,人们生育意愿不强,生育意愿不强很大程度来源于抚养孩子高昂的学费,辅导费。双减的目标是使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作业布置更加科学合理,减轻学生负担,也减轻家长的负担。2021年11月19日,在由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商务印书馆等联合主办的“汉语盘点2021”活动启动仪式上,入选年度推荐字词的国内词。

四、双减政策下学生该怎么学习

政策之下,就要求我们要健全作业管理机制、分类明确作业总量、提高作业设计质量、加强作业完成指导等,有效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学生补差不能再依靠补习班,要想实现减负不减质,就需要我们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具体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我能行,我可以,我很聪明……通过暗示,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引导学生制定具体的目标:有目标才会有方向、有动力,将自己自己前面的那一个人确定为竞争对手。引导学生树立这样的观念:哪怕只是追赶一名同学,哪怕只是进步一个名次,就是好样的!

3.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

(1)抓好学习的每一分钟,而不是抓紧每一分钟去学习!

(2)做好预习工作,上课集中注意力,不要放过自己需要的东西:重点、难点、易错点、解题思路、做题方法、思路技巧、规律、思维方式……

(2)告诉学生最简便的解疑方法是问!问同学,问老师,借助他人的力量成就自己。

(3)告诉学生最高效的记忆方式是睡前回忆!每天晚上睡前将自己一天复习的重点内容合上书回顾一下,默想一会。也可以通过大脑构建思维导图的方式,将每天所学知识,放入“大脑书架”中。

(4)教会学生学会总结,通过归纳寻找规律,不断训练自己的思维方式,学会触类旁通、闻一知十。不要就题论题,要见树木更要见森林,通过总结使知识系统化、思维清晰化、能力网络化。

双减政策最新发布

(5)告诉学生,不要搞题海战术,要学会取舍作业,要学会纠错,提高的过程其实就是纠错的过程,就是避免错误的过程。把错题做对就是进步。将短板补上,就是进步。攻克一道之前不会的题,其效果远远大于之前做了10道已经会做的题,前者是有用功,后者是无用功。

(6)告诉学生体育锻炼不放松,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没有健康的身体,一切为零。

4.家校合作,用好家长这座大靠山。利用微信群告诉家长如何配合我们。没有一个学生是真的不想学习的,他们是只是欠缺学习的方法,不会自主学习。所以,我们不仅要常常从思想、态度、方法各方面同时引导学生、教会学生自主学习。还要常常和学生谈心,了解他们的困惑,及时进行指导,帮助没有目标的学生制定跳一跳就能实现的目标,发现学生微小进步,要及时放大表扬,学生的自信心增强,体会到学习的成就感,自主学习便水到渠成。

双减政策最新发布

五、双减政策下,校外托管的前景与出路

双减政策下,现在的校外托管机构,应该讲前景与出路都是比较暗淡的。因为国家现在出台的双减政策,主要是为了减轻家长和学生的负担,而校外托管一方面看似减轻家长的负担,实际上,也是增加家长的经济负担。而现在,双减政策下,很多孩子放学以后这段时间,主要都是在学校有老师或者是校聘的社会人员,在学校里面帮助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所以校外的这些机构将来是会逐渐被取代的。

(14684)

猜你喜欢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admin@686ak.cn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